被人拒绝,真的那么难以让你忍受吗?

Times: - 3084 Views

这几天,一个从小看着长大的小妹妹刚从英国商学本科毕业,正在找工作,暂时拿到的offer似乎都不是那么令她满意。一份是国内某四大行的商业银行部的管培生,一份是某保险公司的理财顾问。前者她嫌弃不是正式员工,没有固定岗位,更像是廉价劳动力,随时会卷铺盖走人。后者,又觉得买保险就是人见人嫌的推销工作。小姑娘心一横,干脆想伙同自己3个同样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同学一起创业,于是特别来请教我这个有两年创业经验的大姐姐。在听了小姑娘和她的小伙伴们器宇轩昂地描述宏伟蓝图、构想未来后,我不得不提前叫醒他们的美梦,先不论他们创业的idea、资金来源、想象中的盈利模式是否靠谱,我就问了一句你们当中谁擅长于与人沟通、谁来负责销售环节呢?这一问,才知道这几个孩子都对“求爹爹告奶奶”的销售工作充满抗拒,认为需要面临时常被人拒绝的风险,十分不酷,很挫很丢脸。要知道,酒香也怕巷子深,拓展销售渠道是创业成功乃至企业生存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马云爸爸当初推销中国黄页的时候,不也是顶着骗子的头衔艰难地四处碰壁吗?而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几乎也都是一个成功推销员。

华人社会流行一句话:“树要皮,人要脸”,人与人关系之间特别讲究面子,甚至“打肿脸充胖子”,而被人拒绝的感觉,让人觉得特别丢脸、难堪!

我们为什么害怕被人拒绝、害怕丢脸?

东方的社会价值观中有厚重的礼义廉耻文化,这种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这固然有好的一方面,它使华人社会高度重视“礼仪”、“气节”,某种程度上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社会的文明。但在另一方面,也有意无意地造就了中国社会的面子情节。我们被要求,行为要符合大众的期待、不能让别人在背后戳你的脊梁骨,不能让你的家庭因你蒙羞。在这种大环境下长大的人,羞耻感或多或少地都会成为我们行为的枷锁。但如果过度活在别人的印象中,自我概念建立在他人评价之上,就会以牺牲自我为代价而获得别人的认同与肯定。这类人的内心往往过度弱小,充满不安全感,通常会为了面子而委屈内心的自由。

心理学家分析,这种害怕被人拒绝的恐惧可能来自我们的幼年时光。在婴幼儿阶段,我们需要父母大量的关注与照顾,而父母往往因为工作繁忙等原因把孩子留给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保姆照顾,因而,孩子被关注的需求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满足。作为婴幼儿,他们很难理解父母的缺席只是因为工作需要而并非不爱他,在慢慢的成长过程中他会无意识地解读这是父母的拒绝、不认同、不关心、不接受。甚至这种经历会成为无意识的创伤,使得孩子长大后变得敏感、充满对被拒绝的恐惧、自卑。

那些害怕丢脸让你丧失的机会

担心被拒绝、害怕丢脸,其实也也就害怕尝试,害怕犯错误。但是仔细想想,由于这种害怕,我们究竟错失了多少好机会?你可能是团队中最任劳任怨的老好人,但是怕丢脸的心理总是让你躲在后面,不敢在上司面前表现自己,久而久之升职加薪和你无缘。又或者,你暗恋隔壁班的一个帅哥很久了,他笑起来仿佛天上的星星都在眨眼,但你害怕被拒绝,只停留在暗自做花痴的阶段不敢上前表白,结果你热情阳光的好友把帅哥追到手,天天朋友圈撒狗粮。

 

说回卖保险,我的两个女朋友Lily和Jasmine在2014年的时候都去参加过某某保险公司的理财顾问宣讲会。Lily的性格比较大胆活泼、乐观,而Jasmine则是低调、温柔敏感,小心翼翼的乖孩子;培训完成后Lily顺利入职,Jasmine认为自己无法handle被人决绝的恐惧而选择退出。这几年,Lily运气非常好,完美地赶上了香港保险业2014年以来的腾飞趋势,顺风顺水,现在年薪几乎近千万。而Jasmine呢则仍旧老老实实地坐在公司格子间,干着朝九晚五、不温不火的秘书工作。

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尝试新的领域,不仅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多姿多彩,更为重要的是,它往往蕴藏着拓展人生维度、改变命运的机会!

那么如何能克服对被拒绝的恐惧呢?

“以毒攻毒”,越害怕就越要经历,直到脱去这种心理敏感,心理学上称之为脱敏。《穷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Robert kiyosaki)介绍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当我离开海军陆战队时,我的富爸爸建议我找一份推销的工作。他知道我很害羞,学习推销是世界上我最不想做的一件事情。 开始的两年中,我是公司里表现最差的推销员,甚至不能把生命保险卖给一个正要溺水的人。我的羞怯是令人痛苦的,不仅对我,而且令我试图推销东西给他们的顾客也同样痛苦。 两年来,我不断地被公司试用和解除试用,这意味着我始终处在被解雇的边缘。

(图片:Donald Trump & Robert kiyosaki)

 

我通常把我的失败归罪于经济环境,或者我正在推销的产品,甚至顾客。富爸爸对此有另一种看法,他会说,“当人们懦弱时,他们喜欢责备。” 我的富爸爸教我如何处理强烈的情感上的失望。他经常说:“世界上只有很少几位靠自我奋斗变富的人,这是因为只有很少的人能够忍受失望。大多数人不是学会面对失望,而是终其一生去逃避失望。” 

他还说:“不要逃避失望,而要面对失望。失望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正如我们从自己的错误中学到东西一样,我们在失望中证实自己。”

学会成长型思维

专注研究“失败”的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Carol Dweck在Ted演讲中分享过,她把人的思维方式分为“固定型思维(Fixed Mindset)”和”成长型思维 (Growth Mindset)”。前者在事情进展顺利时,会倾向于认为好结果是因为自己的聪明;而遭遇挫折的时候,他们会埋怨整个世界,因为一旦他们失败了,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相反,成长型思维的人永远勇于去尝试。

在成长型思维里,低谷、挫折、逆境,是让人觉醒,让人彻悟的,并且是让人振奋的。挫折、逆境、低谷会带给成长型思维的人很大的启发,带给他们很多关于自身、关于环境、关于过去、关于现在、关于未来的信息和觉悟。

随着Carol研究的深入展开,她在各个领域都发现了这两种思维模式指导下,人的行为所导致的不同结果。具有成长型思维的CEO会不断地推出新产品、拓展新的销售渠道、优化运营模式,而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CEO则更喜欢缩减研发经费,从旧有产品中挤压出新的利润。具备成长型思维的运动员在失败后会积极调整心态、通过各种训练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而相反固定型思维的运动在失败后会更多将原因归纳为天气、周围的人或是自己的年龄等等因素。

好消息是,固定型思维的人是可以改变自己,以获得成长型思维。下次当你脑袋里出现下表左边的字眼时,不妨赶提醒紧自己,移到右边的提示: 

Instead of …与其 Try thinking…不如
I’m not good at this 我不擅长… What am I missing? 是不是我忽略了什么?
I give up 算了,放弃吧 I’ll use a different strategy 我不如试试新的策略
It’s good enough 这足够好了吧 Is this really my best work? 这真的是最佳方案吗?
I can’t make this any better 我不可能做得更好了 I can always improve 我总是可以进步嘛!
This is too hard 这太难了 This may take some time 解决它需要些时间
I made a mistake 我犯了一个错 Mistakes help me to learn 错误使我学会习
I just can’t do this 我做不到! I am going to train my brain 这正好帮助我锻炼脑子
I’ll never be that smart 我没那么聪明 I will learn how to do this 我会学习怎样做
Plan A didn’t work 方案A不行 There’s always Plan B 总有方案B的嘛
My friend can do it 我的朋友能够搞定它 I will learn from them那我就去向他们学习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

作者:赵媞媞

 

 

The biggest risk you take is not taking any ri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