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那个傻白甜的自己

Times: - 5148 Views

1.缘起
时间过得真快,回想起两年前故事伊始那个傻白甜的自己,恍如隔世。这大概要从2015年底说起,那时我还是个刚刚脱离苦逼高中生活的大一新生,沉浸在刚考入大学后无比轻松的惬意中。顺便说说自己的基本情况吧,我2015年考入上海一所211重点大学,主修IT,辅修经济学。高中在班里成绩属于中等偏上的学生,不让老师有过多期待也不让他们太费心,总之还过得去、却又不是很起眼。大学生活也都是每天上课、下课、自习、煲美剧,偶尔参加一下社团活动,听听讲座,对未来的程序猿生涯还根本找不着北儿。

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过着,圣诞节的大学校园里开始弥漫着浪漫(酸臭)的恋爱气息。刚从高中苦逼的刷题生涯中解放出来的我们,有着用不完的精力;室友们逐一开始恋爱撒狗粮,只有我还是形单影只的单身狗。偶尔空荡荡的周末寝室会让我感到孤单,虽说也有一两个傻乎乎的隔壁班男生加个微信说约看个电影之类,但是我知道他们不是我的那杯茶…… 很快就期末考试了,我仍旧按着高中时不上不下的中等成绩,没有存在感地存在着。但谁曾知晓,一次讲座分享会彻底改变了我未来两年的轨迹……

记得那是考完最后一科高等代数后的夜晚,财大的闺蜜让我去捧场由她们学生会组织的商科职业规划分享会。虽然预感比较无聊,但碍于闺蜜情面,我还是去参加了。由于考试前抱了2个星期佛脚,整个讲座中我困得不行,正当我准备彻底打瞌睡的时候,身边一阵冷淡而清冽的香味略过,让我想起了蔚蓝色的海岸……

一位身材高挑,鼻梁挺拔的干净男生从我身边快步走过,脑中顿时出现 “泱泱君子,堂堂相貌”这样的句子。 原来,这是毕业于闺蜜学院的学长,在投行工作两年后,目前在沃顿商学院读MBA,作为当天压轴分享的嘉宾,来和学弟学妹们分享大学学习以及毕业后的职业规划。我本来以为那只是一个平常的讲座,以为他只是无数牛人学长中的一位,但万万没想到这个让我眼前一亮的W学长成为了我未来两年努力奋发的动力。在接下来45分钟的分享中,W学长坚定又温润的语气,充满干货的经验,逻辑严谨的回答,都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小鹿乱撞。那真是和隔壁班油腻的小男生不是一个挡次,好吗!!

我人生第一次萌发了强烈的愿望或者说野心吧,我想,要是有一个学长这样的男朋友就好了!我想不能坐以待毙,在讲座快结束的时候,我决定向学长提一个好问题,我问学长,这一路走来有什么特别艰难的时刻?又是怎样克服的?学长有些惊喜地望了望我,似乎觉得这个女生还有点头脑。讲座结束后,我第一次厚着脸皮跑去加了人家的微信,在往后的几天中,我把学长的朋友圈翻了一个底朝天,满是他以前在JP摩根工作和沃顿商学院读书生活的场景,认真高大上。(此处应有迷妹爱心撒出)

然而,我明白,没有共同语言,认知和圈层不在同一个层面的两个人,根本不可能有任何交集。

2. 宏伟计划
于是, 我暗自下了决心,给自己立下了一个宏伟的计划。我要去沃顿商学院!
接下来的寒假,我开始上网研究商学院的申请要求,泡图书馆。大二开始,我便认真上课、好好学习,刷GPA。尽量给老师留下好印象,以便以后请他们写推荐信时比较顺利。学姐告诉我要申请MBA还得去考一个叫GMAT的考试,考试有效时期比托福长,有5年,应该先准备GMAT, 再考托福。于是,我拖着财大闺蜜一起报名参加了新东方的GMAT培训班,开始了漫长的GMAT备考。整个大二,仿佛又回到了忙碌的高三,但看着学长朋友圈的更新照片,便让我有了继续努力的推动力。可是除了在师兄的post下面点个赞之外,我也没有胆量再有啥举动(怂),但心中仍是充满着甜蜜的喜悦与悸动。

在XDF老师各种打鸡血的口号和同学们头悬梁锥刺股的氛围中,我迎来了第一次GMAT考试。由于大学中我的英文和数学都还不错,六级优秀,数学也都是85分以上,我想基础在那里去了,刷了一遍OG再跟着老师各种法法法、tips做了3套prep题就蜜汁自信的跑去考试了,结果是考出了一个让自己懵逼的分数590分。突然清晰地感觉离学长好远,记得当晚我躲在浴室开大花洒狼哭鬼嚎般大哭一场,还给我妈说我考了650。

在家趴了一星期之后,我决定不能就这样颓废,毕竟学长那么优秀(shuai)…… 稍作休整,让自己又有了继续战斗的斗志。这时,我又报名参加了某G经典网课班。接下来的日子就是不停的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做真题精讲、讲义、背单词,周末上网络课程,忙得团团转,那段时间还是有提高,做题似乎做得越来越有感觉,题感好的时候能做对大多数题目,题感不好的时候也能蒙对一半,我又开始信心蓬勃了,打算再去试试。运气特别好的是,考试时我竟然中了鸡精中的2篇阅读,而且是我考试前3天内认真看过的阅读,所以我几乎没有看原文就直接写答案了。SC确实是我的弱项,期待着凭自己的感觉能有个好结果吧。数学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考试结果确实是650分。我心里面还是有片刻乐开了花的,认为努力还是有回报的,可是离我的理想还是挺远的—— 我默默地提醒了自己沃顿的GMAT平均分是730。心中叹了一口气……

这期间,看到学长更新了他的状态,在纽约实习、墨西哥过圣诞,我心既向往又忐忑。等到元旦节时,我终于鼓起勇气给师兄发了一条:新年快乐!师兄隔天也回复了我:Happy New Year!我开心了好几天…… 但我深深明白,没有行动只有yy是永远不会成功的,于是我下定决心,继续备战GMAT,必须申请上沃顿,我要作比肩学长高度的一棵橡树,而非攀援的凌霄花。

3. 转折
大三下学期,我进入了更苦逼的刷题瓶颈期,这时,偶然在朋友圈看到了一篇转发文章《GMAT从650到740-如何短期提高近100分》,吸引了我一百万个注意。点开文章,看到作者小哥哥幽默地分享了自己的神奇考试经历,了解到他的授课老师竟然是一位香港投行的交易员、毕业于ESSEC和芝加哥布斯商学院,这个特别的背景引发了我的好奇心, 赚那么多钱的交易员怎么会跑来教GMAT? 于是我加了他们的公众账号“本质教育”和搜索了他们的网站,发现了更多学员的经验分享。其中有几个香港理工大学的学员都提到了他们是在投行职业讲座中认识了泽宇老师,被老师的强大逻辑思维方式所折服而决定跟随老师学习GMAT,且都考到了740,750分。另一个让我耳目一新的是,这些学员都一致强调了跟泽宇老师, 最重要的是学习GMAT Plus背后庞大的思维分析体系,这和我之前上过的应试型GMAT培训完全不同,心想,原来GMAT还有这么高级的打开方式?

我立即打算报名参加本质教育的GMAT Plus培训,不过当时GMAT Plus只有香港面授课程,而我身在上海,不可能每周末飞到香港去学习,只好遗憾作罢,但一直关注着本质教育的动态。我当时还专门联系了本质教育,问他们是否会有网课,得知网课正在开发中。等到今年9月本质教育网课正式上线,我就第一时间加入了。网课的好处是随时随地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学习;不好处是缺少了和老师即时的互动,据面授课程的同学说这一部分还挺有价值的。我用了两个星期不分昼夜地把泽宇老师的课程认真刷了两遍。

写到这里感觉像是给泽宇老师打call,这个深深的套路都惊到了我自己,泽宇老师是不是应该给我一个红包啊?GMAT Plus确实不像我以前参加的那些培训班,他们的授课内容和方式简直是GMAT界的一股清流。

首先,泽宇老师上课内容都是非常干的干货,逻辑架构清晰,从来没有什么“法法法”,他喜欢一切回归”本质”。(get到为什么叫本质教育了吗?)在AWA上他带着我们认真学习了一遍Formal logics的知识,从而为整个verbal部分打下基础,让AWA、 阅读和CR都一下子都容易上手很多。数学部分,我想特别强调一下,一定要听一定要听一定要听(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要以为咱天朝的学生数学强而忽略了泽宇老师的课程,这绝对是你天大的损失;有个背景交代下,泽宇老师还有一个针对高考140分+和高中数学竞赛题的网课,所以他对数学也是非常有见地的。他的数学三招,简直刷新了我这个理科生以往对学习数学的认知,非常有用。在GMAT课程中,泽宇老师没有浪费时间讲简单题,他只教授48-51分的难题,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个部分不应该错过。SC部分,泽宇老师用的是他自己总结和验证过的rules, 帮我节约了很多很多时间去总结、验证、整理相关语法知识点。

为了不让大家感到这是篇软文,具体的复习方法我就不再这里细述了,而且整个学习体系需要很认真的实践才会有效果,但我可以负责任地为泽宇老师打call,跟着泽宇老师走准没错!

4. 收获
刚刚过去的十一月底,我迎来了第三次GMAT考试,并考取了740分,算是一个非常大的提高了!三战终于到了可以触及沃顿的平均线,终于可以找理由去和学长套磁了,但不知道为何,对学长的迷恋却开始慢慢褪色…… 时间过得真是太快,从我第一次见到学长到现在三战GMAT结束, 这个过程,让我从一个傻白甜无知少女进化到一个拥有清晰逻辑认知的女青年。我已经不记得,这种由对学长的仰慕所引发的奋发努力,是从何时开始,慢慢变成了自发的习惯,而与风花雪月无关了。更难能可贵的是,最后几个月在泽宇老师的点拨下,通过反复揣摩、锤炼穿插于GMAT课程中具体的逻辑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让我打通了任督二脉般,开始学会用这些逻辑思维方法来理性地指导我实际生活中的决策了。除此之外,泽宇老师也在课程中潜移默化地给我们灌输了很多“道”,比如通过他做职业交易员的经历来所提炼出的如何承担风险的原则让我醍醐灌顶;又比如”立诚”和“知行合一”等等观念,都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认知与视野的维度,这些都是超出我预料的惊喜与收获。

生活的奇妙之处,也许就在于,它往往不会按照你预定的剧目去上演,但却带给你意外的收获!无论如何,我都非常感谢这段由暗恋开始的经历,感谢曾经那个傻白甜的自己;它让我变得自信,我虽不是天赋型选手,但只要有正确的方法、持续的努力和不服输的毅力,我也能抵达那个理想的远方。
文:凤梨酥

The biggest risk you take is not taking any ri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