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 —— 谁不是一边打鸡血,又一边暗自抹泪

Times: - 2789 Views

题记:《战争论》中说:“要在茫茫的黑暗中,发出生命的微光,带领着队伍走向胜利。”

咱本质教育的高中数学在线课程已经推出近5个月了,整个团队一直在如火如荼地尝试做各种线上推广工作,希望能让更多的高中生认识我们的课程并从中受益。我们自信是目前中国市场上能寻到的最好的高中数学课—— 经历过应试教育的朋友都知道,我们以往学习数学都是在背方法+刷题,遇到新题就犯懵,结果是培养出一批批高分低能的孩子。而我们的数学课旨在教授学生一流数学家的思考方法,让学生不仅仅在高考和竞赛中脱颖而出,更帮助他们培养受用终身的解决问题之道!

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吧?自叹要是我当年读高中的时候能遇到这样的数学课程,简直会欣喜若狂,视若珍宝!若能认真学习这套数学课程、悉心领会、熟练运用,人生将从此与众不同……

可骨感的现实就是,目前我们还没有找到理想数量级的初始用户!

这么好的课程怎么还没有人快点来发现呢?这是近期一直苦恼着我的问题。

近期看到了咪蒙的爆款文章《谁不是一边当老板,一边当孙子》,虽然内容较为肤浅,但是确实戳中了创业人的辛酸。然而,上文提及的苦、累、艰辛却远远与之前拜读过的华为总裁任正非先生的创业历史所经历的各种打击不在一个量级,以至于让我现在想起来仍旧是心惊胆战:

2001年初,任正非最敬最爱的母亲遭遇车祸撒手人寰,身在国外的他无法及时赶回来见母亲最后一面,留下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2002年,恰逢IT泡沫破灭,公司内外矛盾交集,差点崩溃。任先生在这一时期,又恰逢身体与精神重创,两次患癌,陷入抑郁。其间,更遭受了自己当做儿子一样培养的接班人李一男的背信弃义、反戈抢市场。与此同时,刚进入国际市场3年的华为也面临着通讯巨头思科关于知识产权的诉讼。短短几年时间内,这个从小吃惯了苦的男人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爱将背离、母亲离世、国内市场被蚕食、国际市场被打压、身患癌症抑郁、IT泡沫…… 每天带病工作十几小时,却无法力挽狂澜的绝境……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任正非带领华为绝地反击,一步步将华为推向ICT领域的巅峰。真可谓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这篇文章给我很大的触动,作为一个起步不到两年的初创企业,我们甚至还没有资格遭遇以上的困顿与苦痛,当然我更是祈求不要遇到;但毫无疑问,问题与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回想我们刚刚在香港开始GMAT Plus的课程时,第一期只有3个学生,到现在能在香港市场建立不错的口碑,靠学生们口口相传,积累到一批非常优秀的学员;从每次知道学生要考试之前的紧张,到听到一个又一个700+的佳绩传来的兴奋;从试听课前将信将疑的cold calls,到课程结束后学生们反馈GMAT Plus是他们上过的最棒、最有启发的课程,远远超越GMAT考试…… 其间,我们经历了不少的挫败、自我怀疑,但同时也极大了锻炼了我们多维度的能力、开拓了我们多层次的思维,我相信这个过程也必将拓宽我们人生的视野维度。

去年我曾制作过一个关于犯错误的鸡汤video, 今天重温了一遍,感受又更加深刻。在此,我也想分享给我们本质教育的学生、公众号里的读者以及我们的创业团队:

1.要有勇气去尝试,哪怕成功率不高;

如果在开始之前,你就知道,自己创业项目的winning probability只有30%,70%的情况下都是失败,那么,你还有勇气开始吗?我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会退缩、怀疑、放弃。成功概率这么低,只有傻子才会选择去做。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一直被父母、学校、社会教育要做正确的事,避免错误。然而看过视频后,大家会恍然大悟,难道正确率真的那么重要吗?

就如视频中举过的例子,如果李先生创业的成功率都只有30%,而且假设他蠢到每次都不能从上一次的失败中学到些许教训与经验,因而他下一次创业的成功率仍旧只有30%;那么,请你计算一下,傻子李先生连续创业10次当中,他能成功至少1次的几率有多大?

连续失败10次的概率:

换句话说,傻子李先生至少能成功一次的概率是:1-2.82%=97.18%

这说明什么?看起来成功率很低的事,只要坚持下去,你最后的成功几乎是可以被确定的!

听过泽宇老师课的同学,也应该知道,泽宇老师这样的top trader其实在现实交易中的winning probability不足50%。全世界最牛的对冲基金\明星交易员的winning probability大致在30%- 40%之间,不足一半的正确率并不妨碍他们赚取大量的回报。Winning probability并不是成功最关键的因素!

但,就算你有无比的勇气去尝试;认识不到以下两点也足以让你死在途中:

2.要有韧性去坚持,在每一次失败后重新开始;

相信,“毅力”、“韧性” 这种描述我们中华民族美好品德的词汇,我们已经在中小学课本中被教导无数次了,然而知易行难,因为这个过程必定充满无尽的痛苦与折磨。就连马云爸爸在如今功成名就后,被问到,即便当初他知道自己最终会获得如此的成功以及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是否还愿意开始这场征途。答案却是否定,因为太苦了。我们不妨来简单回顾一下马云爸爸的失败历史:

1994 年 而立之年的马云开始创业,创立杭州第一家专业翻译社——海博翻译社。其间,马云被公司会计骗过,发不起工资摆过地摊、甚至还给员工借钱发工资。 1995 年 4 月,31 岁的马云受浙江省交通厅委托去美国催债,没想催债不成,回来后却创建了海博网路,产品就是中国黄页。马云顶着骗子的头衔,开始艰难的推广自己的中国黄页,他提醒自己:“互联网是影响人类未来生活 30 年的 3000 米长跑,你必须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又要像乌龟一样耐跑。” 接下来,因实力不敌杭州电信,被迫与之合作,最后也是分道扬镳。

1997 年,马云离开中国黄页后,受外经贸部邀请,加盟外经贸部新成立的公司。1999年,天生不羁爱自由的马云因与政府理念不合,决定打道回府,另谋出路。

可见,从 1995 年到 1999 年阿里巴巴问世,马云用了 5 年的时间,经历了2次重大失败才获得了第一阶段的成功。

3.要有良好的风控管理,让你不被淘汰出局。

没有做好分险管理是大多数初创企业失败的根本原因!创业本来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是在尝试解决市场中假定存在的问题和尝试去满足假定的需求,大多数失败的创业者在尚未证明市场认可的情况下,已经开始盲目扩张。在风口中时,四处pitch找VC,风口过了,公司没有赚到利润,钱却烧完了game over。从2014年全民创业热,到2016年创业寒冬,就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无论是创业还是投资,风险管理都是核心之重。你要保证在运气不好的时候有足够坚持下去的能量,才能等到运气来的时候那漂亮准确的一击,那鲤跃龙门的辉煌时刻!

不要害怕犯错误,勇敢向前,未来正是属于那些不拘一格的Rebels! 与你共勉!

@本质教育联合创始人 赵媞媞(Natalie)

3930 Views ,0 Comments
1778 Views ,0 Comments
4583 Views ,0 Comments
2314 Views ,0 Comments
2887 Views ,0 Comments

The biggest risk you take is not taking any risks!